【游泳尖子】男拔舊生一年四破香港紀錄 經歷兩次傷患無阻游泳決心
發布時間: 2021/09/27 11:34
最後更新: 2021/09/27 17:20
身形高大健碩、外表陽光帥氣,24歲的劉紹宇是港隊游泳代表,亦是五項香港紀錄保持者。運動員最忌受傷,他卻在游泳生涯中經歷過兩次傷患。不過他從未放棄,反指這項運動教會自己堅持。走過高低起跌,劉紹宇越戰越勇,在今年連續打破四項港績,目標參加下屆巴黎奧運,為港爭光。
劉紹宇是家中孻子,小時候活潑好動,父母為了讓子女「放電」同時強身健體,決定在他小一時跟姊姊一起學游泳。兩、三年後,教練指劉紹宇甚有游泳天份,建議他開始接受正式訓練。由8歲開始接觸不同的游泳比賽,劉紹宇在泳界漸漸嶄露頭角,之後獲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青睞。
中學開始密集式訓練
升中後,劉紹宇每日的生活離不開上學和游泳。一星期訓練六日,其中四日更要練早水,天未光已要起床,五時半準時「落水」,游至七時趕回男拔上課。放學後再返回灣仔訓練,直至九時才回到家中休息。
雖然年紀尚小,但劉紹宇卻不言苦。回想當年一邊讀書,一邊訓練,同時參加各類型的游泳比賽,劉紹宇感激男拔為運動員作出特別安排,令自己在學業上才沒有落後,
我當時成為運動員後,不時要參加比賽,要向學校請假,一個學期可能有兩、三星期不在香港。學校很好,會讓老師幫助我們,跟進我們的學習進度。
平衡學業和運動的心態
要兼顧學業及游泳並不容易,劉紹宇一直本著「盡力做」的心態去面對。他指自己不會埋怨,雖然也並不特別享受,但認為只要這是自己追求、想做的事情,自自然然就不會覺得辛苦。
這是一個學習的階段、學習的過程,因為我花時間練習和上學,其實我也是在吸收,我練習的時候一直在進步,學業方面我一直上課、考試、聽書,其實都是在吸收知識。
不過在過程中難免會感受到壓力,劉紹宇直言比賽的壓力不比學業的少。他記得教練曾經提醒自己,不要花時間擔心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,「教練說盡量集中,做好自己、專心點,其實已經足夠」。自此他將這番說話謹記在心,除了應付游泳比賽,亦用於處理學業壓力。
努力成為大學生
2014年8月,作為應屆文憑試考生的劉紹宇,獲得亞運會的入場券,其後12月他緊接參加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。當時文憑試在4月開考,他與家人商量過後,認為能夠參與這兩項世界性賽事是難得機會,所以決定比賽後才暫停訓練,全心投入學業。
為免兒子錯過黃金機會,媽媽劉太表示尊重兒子的決定,「我覺得讀書何時讀也可以,但是在成長中,在那個歲數他可以拼搏、盡力(游泳),進步空間是較大、較快,所以我覺得是值得的。」
在文憑試盡力過後,劉紹宇尚算滿意自己的成績。他之後修讀高級文憑課程,再成功銜接至理工大學,修讀全球供應鏈管理學學士。努力成為大學生後,他為了達成媽媽一個小小的心願,繼續盡力兼顧大學生和運動員兩個身分,
媽媽在我小時候跟我說,她很想我去一個比賽,就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。我很想盡力做到她想我做的事情,因為無論在學業或游泳方面,她很少提出要求。
劉太直言,沒想到原來兒子以此為目標,這讓她倍感高興,「這是作為家長最開心的一刻。升讀大學、完成大學,繼續兼顧游泳,我覺得這就最完美了。」劉紹宇亦希望藉此答謝媽媽,多年來的鼓勵和無微不至的照顧。
游泳生涯中經歷兩次傷患
拍攝時劉紹宇展示了左手手臂上一道小小的疤痕,是代表著他受傷的印記。他表示自己的游泳生涯並非想像中般順利,初中時曾經跌斷手,一個月不能游泳;另外就是大學一年級,18歲正值高峰時,卻在一次比賽途中「甩骹」,在未能完成賽事下被逼退出。
受傷後除了要進行強化訓練之外,還要兼顧學業。劉紹宇憶述當時是比較難受的一段時間,然而之後卻再迎來兩次「甩骹」。為了能繼續游泳,最後他決定動手術,希望不再被傷患困擾。
眼見兒子不斷受傷,劉太坦言感到心痛,同時亦擔心兒子,能否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。作為家長,她不敢給予子女太大壓力,所以只是一直默默在旁支持兒子。
年輕時遇到這些挫折,他的成長會較其他人堅強,所以我覺得他『甩骹』,可能是上天給他的考驗,他成功可以過渡這個考驗,我很高興。
目標下屆巴黎奧運
幸得身邊有家人、教練、女朋友和隊友的支持,劉紹宇指自己才能渡過難關。而自己在其中也有所領悟,
游泳其實教懂我很多,教懂我堅持,以及在一個不太順利的環境下,都要盡自己能力去完成一件事。
經歷過高低,劉紹宇克服傷患後創出另一高峰,他於今年4月、5月、6月及9月,連續打破四項香港紀錄,分別是長池50米、100米、200米背泳,以及短池200米背泳。兩年前大學畢業後,在家人無條件的支持下,他成為了全職運動員,未來希望能夠達到「A標」(奧運資格時間),參加2024年巴黎奧運,再闖出一片天。
最新影片:史丹福為兒童游泳課程注入拯溺元素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
記者:鄭樂晴